俗話說“民以食為天,柴米醬醋鹽”。餐飲行業自古以來就備受歡迎。餐飲行業創業門檻低,因此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其中。成千上萬的小老板都被餐飲繁榮的假象所迷惑了,他們都想趕著潮流賺快錢,少則投入幾萬做飯館,多則投入成百上千萬做餐廳,卻不想一進入餐飲行業,最終血本無歸。下面小吃培訓學校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。 現如今的餐飲行業是越來越難做,就有人做了這樣的總結:“高端餐飲碰不起,低端餐飲碰不得,不高不低的會做死自己! 很多傳統餐飲老板都在抱怨,現在的餐飲生意越來越難做,每天到餐廳吃飯的食客也是屈指可數。的確如此,餐飲O2O的快速崛起讓傳統餐飲發展倍加受阻,再加上市場競爭激烈,很多餐飲企業頻頻走向倒閉。 為何現如今的餐飲行業變的這么艱難呢?歸結起來,筆者認為主要有一下幾種原因。 01 第一,成本高,利潤小,市場競爭壓力大。隨著經濟的發展,所有的行業幾乎趨于飽和了,餐飲業也是一樣,競爭對手越來越多,想要有一席之地是越來越難。一般想要生意好,一個門面的位置相當重要,而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門面,就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錢,況且餐飲行業也是不穩定的,誰也不敢保證一定穩賺不虧。所以一些餐飲店頂著高租金經營,加之用工成本增加,前期運營幾乎是賺不到錢,甚至虧損,最后餐飲店主到手的利潤也就變的相當微薄了。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,現在人們的經濟壓力較小,來自世界各地的餐廳參與到了競爭當中,德克士,麥當勞,肯德基,日本壽司,意大利面……數不勝數,年輕人都有好奇心,想要挑戰不同的食物,所以導致國內餐飲越來越難做。 02 第二,品牌成型,行業集中,后來者難以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,F如今的餐飲市場,品牌效應逐漸增強,小品牌難以形成競爭力。比如,SHOPPINGMALL這個業態的全國性鋪設,意味著以餐飲、影院等休閑服務業全國連鎖成為可能。同時,大型餐飲集團采用多品牌、多品類策略在全國攻城掠地。呷哺呷哺的上市,意味著全國化,連鎖化,規;俏磥泶蟊姴惋嬟厔。外婆家、綠茶這類品牌,已經不完全靠門店差價賺錢,玩起了供應鏈和資本游戲,所以后進入者,你們開始面對的已經是正規軍,而不是門口的張三李四。 03 第三,經營模式的變化,注定專注傳統餐飲的從業者注定被淘汰,互聯網平臺擠壓餐飲企業利潤。大眾點評、美團網、餓了么,這幫拿到巨額資本的互聯網餐飲平臺,動輒給商家貼補百萬,你若是認為他們是新時代的雷鋒,那就太OUT了。他們在干的事,就是利用你的品牌(流量),你的利潤,你的一切在培養新一代人使用手機預訂、點菜、付款的習慣。一旦這個習慣養成,他就變成餐飲行業唯一的入口,他就成為最大的沒有門店、沒有工人、沒有環境、沒有菜品的互聯網餐廳MALL,看看手機上那個APP,當有朝一日他成為唯一最大流量入口,所有餐飲品牌就會變成加工廠! 傳統的思維去做餐飲,機會越來越小,尤其是一二線城市。但是,餐飲行業又充滿無數想象力,特別是我們將迎來90后、2000后的規模上市,他們可是幾乎不在家動手做飯的,這又是一個多么巨大,而又充滿商機的市場。 但站在中國互聯網+的風口上,餐飲+互聯網成為每一家餐廳的經營必修課。時下,有超過70%的餐廳和飯店都開通了網上團購。一方面,餐廳門庭若市,生意每天都有,而且看起來也頗為紅火。另一方面,餐飲老板抱怨生意不好做,尤其是在市道不好的情況下,靠著團購帶來生意所產生的利潤是極低的。曾經有餐飲商家吐槽:做團購死,不做團購也死,表達的就是這樣的一種無奈。 當然,極低的利潤也是利潤,勉強還可以維持一些餐廳和酒樓的經營。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,依靠簡單的“團購”來為餐廳“輸血”是行不通的。持續被侵吞利潤,餐廳長期處于低利潤下運營,最終的結局只有轉讓或是倒閉。 中國餐飲行業四面楚歌,如何實現真正的轉型與突破?不僅是餐飲老板需要思考的問題,更是值得所有中國餐飲人思考的問題
乘車路線:
=> 長途汽車站步行到五一東街乘坐870路西吳苑站下車即到
=> 客運東站乘坐814路到并州東街并州北路口下車 步行到并州路乘坐870路到西吳苑站下車即到
=> 客運西站乘坐52路到并州南路新寇莊北街口下車 再換乘870到西吳苑站下車即到
=> 建南汽車站步行到并州路乘坐870路西吳苑站下車即到
=> 迎賓汽車站步行到太榆路長風街口,乘坐877或817路支到西吳苑站下車即到
=> 太原南站乘坐79路到西吳苑站下車即到